« 花蓮不是只有觀光 | Main | 我是無情人 »

用鼻子看病

有些精神科醫師曾開玩笑的說:「病人一走進診間,我就知道他生什麼病」。也有幽默的大老說:「我用聞的就知道他是什麼病人。」精神疾病的本質,會滲透進病人的一舉一動,舉手投足間,透露數不盡的線索。

精神科的疾病,不像內外科可以靠切片、靠電腦斷層「一片定生死」。精神科醫師往往需要像偵探一樣,蒐集病人來醫院前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病史,從精神症狀、學業、職業功能等各方面的變化,才能確定可能是什麼疾病。這種特質,使得精神科醫師喜歡「猜」,雖然資訊還不夠確診,但為了及時治療,或節省問診的時間,我們常需先猜測病人的疾病,好決定下一步要做什麼。

精神科醫師常常猜,多數準偶爾不準,這有治療上的必要。有時精神科醫師也會對名人或身邊的人下診斷,討論(或嘲諷)對方可能有某種精神病的特質,若只在親友間流傳,也還算無傷大雅。但最近精神科醫師頻繁地在大眾媒體上為媒體寵兒下精神疾病的診斷,已嚴重傷害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倫理。

以最近的「許純美事件」為例,許純美行為怪異,言談舉止不似常人,這沒錯,但並不是行為異於常人,就是精神病人,否則人稱「人格者」的林義雄先生,難道也可因其特立獨行的行為而被稱為「病人」?要符合精神病人的診斷,除必須吻合診斷標準外,還必須造成「臨床上顯著的痛苦或社會、職業或其他重要生活領域上的功能缺損」。比如說,有些人有明顯的「強迫個性」,但因為能力強,一直身居高位,可使喚屬下做事,我們能說他是病人嗎?當然不能。有些人混雜著自戀、作態的個性,極端愛現、愛表演,如果他是一位成功的演藝人員,這種個性有時反而會讓他更受歡迎。我們能說他是病人嗎?當然不能。

當精神科醫師抓住許純美的某些特性,在媒體上放言或影射許純美有精神病特質時,我們有理由質問:請問你從媒體上得到的訊息,有哪些足夠的證據,能支持你的說法?許純美服用過精神科藥物,也許真是精神病人,但,這些隱私目前只有少數人知道真相,媒體並未翔實報導。即使我們容許精神科醫師透過媒體下診斷,如:對近日破獲的「詐彈客」隔空下「妄想性精神分裂症」診斷,總也得有憑有據,有歷史有故事才行。若透過媒體診斷,不顧所得到的資訊還不齊全,就說許純美有典型的某某精神病症狀,我們應反思:精神科醫師說這些若在專科醫師考試鐵定會被當掉的話,到底目的何在?

也許,有些醫師不清楚傷害專業倫理的嚴重性。也許,有些醫師不想破壞媒體關係,被媒體記者引導回答敏感問題。也許,有些醫師正為自己經營客戶,需要媒體曝光。不管如何,當許純美又唱又跳,搭上台灣最紅的兩位名主持人,每週收入將超越多數台灣醫師月薪時,台灣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形象被打了一巴掌。報紙記載,許純美將在綜藝節目短劇裡扮演精神科醫師。若精神醫學界繼續大嘴巴下去,也許在不久的未來,台灣的精神科醫師就會取代美國律師,成為電影裡被恐龍一口咬掉的角色。

December 22, 2004 in 17.精神病理與藥理 | Permalink

TrackBack

TrackBack URL for this entry:
https://www.typepad.com/services/trackback/6a00d83456b55069e200d8350c36a253ef

Listed below are links to weblogs that reference 用鼻子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