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找甘迺迪 | Main | 用鼻子看病 »

花蓮不是只有觀光

每星期二早上,我會從玉里搭火車到台北上課,一趟四個半小時,上完課再搭火車回來。雖然路途遙遠,卻是我心情最愉快的時刻,因為花東鐵路--尤其是南花蓮的路段,有著台灣最美麗的鐵路風景。鐵路兩旁是廣闊的田地,綠茫茫地向遙遠的天際延伸。晴朗的陽光,隨風起伏的稻穗,矗立在遠方的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映照在同一個視野裡時,心裡有說不出的舒服。北花蓮的鐵路旁充斥著人工設施,風景就不怎麼好看,等到火車駛入蘇花路段,又是另一番天地。

政府逐年縮減公立醫院的補助款,我明年的薪水注定會大幅減少。要不要回西部呢?花蓮的生活品質,成為吸引我留在東部的重要誘因。我開車一小時路程內可以遊玩的景點,就算連休一年假恐怕還玩不完。我的居住空間,台北主任級的醫師未必享受得到。現在網路這麼方便,我靠1.5M的ADSL,照樣向Amazon訂書,跟台北的名人朋友聊天,遍查英文世界的文獻。

贊成蘇花高的陣營宣稱:反對蘇花高的是外來的知識分子,縣民多數贊成。但,外來者住久了,就會變成花蓮人,如果花蓮的生活品質,可以吸引高所得、高教育的外來者不斷來花蓮定居,這樣的生活品質就值得用心維護,因為圍繞這些高所得、高教育者的服務業也會隨之興起。

把「外來者」當成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是嚴重的誤導。外來者會來,通常代表一整個產業的上下游會逐漸移入,東華大學是一個例子,玉里的「精神醫療產業」是另一個例子。過去玉里的養護制度被當成台灣精神醫療的恥辱,但隨著專業精神醫療引入,花蓮廣闊的土地、空間、晴朗的陽光,已成為提升病人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甚至多數病人覺得玉里的照護環境優於西部療養院。這些在會計成本上無法呈現的公共財,讓花蓮的服務產業能以低成本創造高品質。

蘇花高的爭論常圍繞在是否有助於觀光業的發展,難道花蓮的前途只在觀光?觀光產業只能做寒暑假與假日的生意,反倒不如教育事業、長期照護產業穩定。光靠精神病人和照顧者的消費,就為玉里創造數不盡的商機。其他如銀髮住宅、老人安養、康復之家、心理健康、酒藥癮、更生保護等產業,在花蓮生活品質的吸引下,都很有可能大量移入,創造更多特殊風味的小鎮。

少有人知道,目前各縣市社會局有「合約床」制度,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的家屬可提出申請,社會局便將原有的津貼改發給長期照護機構,讓身心障礙者可免費(或小額付費)接受長照機構服務。這些來自各縣市的福利津貼,現在正大量流入花蓮的養護機構,為花蓮創造就業機會。從事健康照護產業的花蓮遊子,以後會越來越容易找到離家近的工作。貢獻最大的,當然還是花蓮的生活品質與公共財。

我不知道興建蘇花高到底會對生態環境帶來多少衝擊,但我預測,只要撥一部分經費打好以上所說產業的基礎建設,選出具創造力、想像力與執行力的縣府團隊,花蓮人的人均收入還可以向上提升。找到家鄉工作機會的遊子,與被吸引來的「新花蓮人」,會讓花蓮成為人民素質最高的地區。至於那些非自己開車就不想來花蓮的遊客,少了他們又何妨?沒有他們,花蓮的空氣還會更新鮮。

December 22, 2004 in 19.雜文 | Permalink

TrackBack

TrackBack URL for this entry:
https://www.typepad.com/services/trackback/6a00d83456b55069e200d8350c381a53ef

Listed below are links to weblogs that reference 花蓮不是只有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