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路時代的失語震撼 | Main | 「虧」三億七千萬元,太少 »
精神分裂病人的照顧者負擔
在西方國家,估計有 50~8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和家人保持頻繁的接觸。這些家屬,常因為照顧病人感到高度的心理負擔(burden)。這些負擔來自於治療的費用、對病人的管教(supervision)、處理社會的歧視、因為病人症狀引起的心理壓力。因此,研究人員會嘗試去區辨容易引起心理負擔的預測因子。
「病人壓力源」(patient stressors)與「照顧者資源」(caregiver resource)是影響心理負擔的兩大因素。「病人壓力源」包括負性症狀、破壞性症狀(精神病狀態與侵襲性行為)、經常住院、病發未久。如果病人剛病發、常住院、仍有精神症狀,通常家屬的心理負擔最大。
在照顧者資源方面,active coping和「高社會支持力量」和則可降低心理壓力。
有些研究顯示,藥物濫用、憂鬱和自殺意念與行為這三項精神病人常見狀態,也會加重照顧者的心理負擔。
McDonell 的研究以90 位門診病人的家屬為研究對象,以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進行統計,則發現病人年紀輕(而不是病發期間短)、對病人自殺意念的察覺(而不是病人對自殺行為的報告)、家庭資源是心理負擔的預測因子。家族治療的模式,也會影響family burden。
McDonell MG, Burden in schizophrenia caregivers: impact of family psychoeducation and awareness of patient suicidality, Family Process, Vol 42,No 1, 2003
照顧者的 coping style 會影響他們的 burden 。使用防衛性的coping style ,例如逃避 (avoidance) 與順從 (resignation) 的人常會有負面的感覺 (depression, grief) ,相對主義 (relativist) 的 coping strategies,如樂觀與接納 (acceptance) ,可降低壓力與憂鬱的程度。有些研究者指出,悲觀的人、受心理壓力折磨的人,往往也會有敵意、批評、過度保護的行為。
Jungbauer 針對 42 位住院、門診、日間病房病人的家屬進行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當病人初發病、以及稍後的急性發作時,家屬感受到最大的心理負擔。當病人慢性化後,病人每天的生活就不會帶來家屬心理負擔上劇烈的變化,但無論如何這些壓力仍會造成生活狀況與福祉的嚴重影響。照顧者對於精神科帶來的資訊與協同合作感到失望與不滿。病人呈現的精神症狀,與病人的關係--「父母親」或「配偶」,也會影響照顧者的心理負擔。因此,針對這些差異,擬定不同的支持性協助 (supportive assistance) 是有必要的。
Johannes Jungbauer, Living with a schizophrenic patien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rden as it affects parents and spouses, Psychiatry 65(2) Summer 2002
December 22, 2004 in 17.精神病理與藥理 | Permalink
TrackBack
TrackBack URL for this entry:
https://www.typepad.com/services/trackback/6a00d83456b55069e200d835419c4869e2
Listed below are links to weblogs that reference 精神分裂病人的照顧者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