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hee的blog裡有一句「上海兩週前上海再次會見 Inertia,『布爾喬亞式的公民新聞』之笑批如有天聽」。我對這些深奧的名詞都不是很懂,可能會有些誤解。不過,「笑」、「批」看來不是很正面的評價。
我從另一個方向來聊。
談獨立媒體,除了談獨立媒體「是什麼」,「怎麼做」,如何在台灣這塊土地紮根,是個現實問題。我沒有研究,但大致印象是國外獨立媒體蓬勃,台灣欠缺,甚至遠遠比不上從前的「人間」。
我的主觀看法是:過去有「人間」,現在沒有,不是因為沒有市場,也不是因為沒有人才,而是因為社會運動沒有「共同的目標」。「人間」時代要對抗的目標很明確。現在呢?統、獨、藍、綠、族群撕裂,已經「同」不起來。過去的社會運動者,許多與執政者靠得太近,反而陷入動彈不得的局面。其他的運動者,又有不少彷彿與藍軍成為命運共同體。社會運動者的形象變成「現在的既得利益者」或「未來的既得利益者」,當然也就失去凝聚共識的力量(現在的利益與未來的利益會左右價值判斷)。
另一個問題在於舊有的價值觀面臨挑戰,尤其全球化更惡化這問題。
美國入侵伊拉克時,一堆知識份子唱衰美國,極力推崇法國人的文明。這幾天法國暴動,換另一批旅法的知識份子出來陳述法國人對其他族群的歧視,以及法國的社會福利如何阻斷少數民族的就業,還是美國社會好。光是「哪種生活方式好」,就讓人腦袋渾沌。
又如遺產稅,若執政黨調降遺產稅,馬上被批評圖利富人。可是另一種聲音又說,高昂的遺產稅,讓台灣資金轉逃國外,經濟不振。社運界通常主張量能課稅,有錢人要抽更多稅。可是一些東歐國家斷然實施單一稅制,結果資金湧入、經濟起飛。最近還有台企銀的例子,員工抗議阻擋併購,爭取勞動權益也反對圖利財團。可是,越來越強烈的聲音指出,台企銀員工可能永遠不會得到更好的條件了,而原本可能得標的玉山金控,是最不財團化,標榜專業經營的公司。
傳統社會運動的理念,現在面臨嚴重的挑戰。我大學時代唸書念來的一些左派理念,現在可能會造成競爭力衰退、資金外逃。全球化讓國家的力量更加衰微,也使得許多社會改革的理念失去目標:你可以針對政府示威抗議,但如何針對外逃的資金靜坐罷工?不斷抗爭要求福利的社會團體,恐怕還比不上大力要求執政黨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的「財訊」集團更得民心。如果純粹問我主張,我會很喜歡苦勞網看到的那些主張。可是如果問我那個政策比較好,我一片困惑,懷疑過去的理想可能會讓人民過得更痛苦。
我主觀地認為,這些價值觀的困惑,是台灣「獨立媒體」不如預期的原因之一。這也會導致某些社會力量轉而投入慈善、公益、公益行銷,或『布爾喬亞式的公民新聞』之類,逃避這些惱人的問題。
所以,笑批『布爾喬亞式的公民新聞』自有其道理,但今日『布爾喬亞式的公民新聞』,也有可能是醞釀未來「獨立媒體」的溫床:等一些問題能再釐清楚一點。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