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從台北開車到花蓮,路上接到豆腐魚氣急敗壞來電,說TVBS播出喜憨兒基金會準備關掉工作站的新聞。她急著問,現在還能做什麼?我請她再等一天觀察看看。果然,是喜憨兒基金會在記者會中發佈這消息,而且看來已經引起民眾對民代炒作的反彈。下午晚報,基金會又說,考慮不關站。這幾天媒體風向已經改變,各民意論壇聲援文章出現,到樂多一搜,blogger民意也是一面倒向基金會。
網路上有些高人高來高去,剛剛還看到有人在問喜憨兒是否可組工會,維護喜憨兒權益到這地步,令人吐血又噴飯,不曉得倡議的人是說真心話來是在諷刺。有些人很喜歡把國外談身心障礙者人權、倫理等等那一套搬進來。這一套內容當然很好,但如果沒有先建立一個可以實踐的環境,那無異是空談。社會學者強行介入實務工作者地盤,硬要建立論述、強力主導,最後雙輸的事情可不少。許多研討會上,台上學者侃侃而談,台下實務工作者搖頭表示窒礙難行,也是常見場景。這種衝突,沒有絕對對錯,重點只在態度。懷抱理想的論述者不要以為自己掌握真理而貶抑實務工作者,實務工作者不要以為論述者都是蛋頭而不重視,兩方的力量才能互相幫助。
好,講到正題。這兩天,「揭發」喜憨兒基金會的市議員(好多網友以為是「立委」,可見現在立委的形象多差)似乎也感受到壓力了,不斷以「餐廳賺錢,為什麼不為憨兒加薪」來為自己辯解。問題是,喜憨兒餐廳又不是營利機構,怎麼能適用一般企業分紅、獎金那一套。台北站業績好加薪了,那新竹站怎麼辦?新竹站賠錢,所以新竹站的憨兒就減薪嗎?業績不好,就裁掉一部份憨兒嗎?如果憨兒工作的地方轉大錢了,是不是還可以配股分紅,上商業週刊封面?這是什麼奇怪的邏輯。如果新竹站賠錢,台北站賺錢,台北的憨兒就加薪到時薪 95 元,同樣都是喜憨兒,請問這是什麼邏輯?要教憨兒們如何面對這種差異?如果所有喜憨兒都加薪到時薪 95 元,請問,誰來出錢?是不是要裁掉幾十個社工來籌措經費?
庇護性就業的主要目的,是要增進工作技能,為轉往一般職場做準備。理論上,這應該是暫時性、階段性的。「學習」,是庇護性就業的重要任務。能適應未來的職場,才是學習的目標。在現今許多工作場所時薪也是 70 元上下的情況下,如果只是因為喜憨兒餐廳賺錢,就讓台北喜憨兒大大加薪,恐怕是增加了未來就業的困擾,減少了憨兒轉到外面職場的誘因。在基金會自家的餐廳工作,薪水高,壓力小,又有熟悉的社工阿姨陪伴,多好啊,何必到外面競爭性的職場呢?
我不敢說喜憨兒基金會的庇護商店真的做得很好。但,要質疑喜憨兒基金會,也拜託專業一點好嗎,不要連什麼是「庇護性就業」都搞不清楚就大發噱詞。我會想問的,是喜憨兒基金會是否有積極訓練、轉介,讓憨兒們有能力轉到外面職場,從「庇護性就業」轉為「支持性就業」。我想問的,是喜憨兒基金會是否安於「養」著這一群已經訓練得不錯的喜憨兒,靠他們當募款的賣點,然後讓這一群憨兒滯留在機構裡,走不出去。時薪66元,說真的,不太重要。讓喜憨兒能發揮潛能,進入一般職場,才是重點。
PS.邱貴玲教授今天在中時發表的「讓喜憨兒安心工作」裡面舉的例子似乎不太對。她舉的是「支持性就業」的例子,喜憨兒餐廳裡大部分是屬於「庇護性就業」,大多數讀者分不請兩者的差別,恐怕會引起一些誤解。邱老師認為應該由政府全面補助身心障礙者的薪水,這點沒錯,可是,如果我們把庇護性就業也全面納入補助,這可是一筆超級大錢。如果有這筆財源,我寧可用來提昇庇護商店裡的社工人數,提供更好的訓練環境,同時也增加就輔員人數,讓進入職場的身心障礙者有更多支持力量。
PS2. 我並非這方面專家,我過去研究的是嚴重精神障礙者的長期收容,與庇護商店議題只有小部分相關,所以我講的內容也很可能會有錯誤。只是,社工界真正懂的人多數不在網路上露臉,所以由我來此野人獻曝一番。
Roach
這條新聞 我之前並沒太注意
得到的訊息也很片斷
現在多了許多瞭解
Posted by: 寶兒 | October 10, 2005 at 09:17 PM
我認為當然不是加薪的問題,家長會期望有工作就好,薪水不是問題,但身為一個社福團體,也是這樣的想法嗎?對身障者的想像就是這樣嗎?庇護工場的定位是一件事,喜憨兒基金會的本質想法及作出來的事才是這件事值得討論的問題
Posted by: 汗子 | October 13, 2005 at 12:32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