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再看一次「無米樂」,換成投影在布幕上的巨大影像,忽然覺得比起上星期在火車上用DVD player 看,好看許多。影像還是有影像的魅力,看大螢幕的感覺跟在電視上看又不同。看過電視版「無米樂」的朋友,推薦你們再進電影院看一次。
這次協助無米樂辦網路寫手活動,狀況實在不少,還好後來都有及時幫忙他們補洞,也找到人數剛剛好、影響力也夠大的網路寫手們。聽了兩位導演昨天在座談會的告白,不禁感慨:讓紀錄片工作者拍完片後還要忙這些行銷、包裝、上通路的事情,實在是違背人性,也很沒效率。這些事,應該要外包給專業的團隊去執行,讓導演能盡快回到他們喜歡的拍片工作。
回家後,看到苦勞網這篇文章,對於某些紀錄片工作者最近對「全景」的批判感到很無趣。如羅興階文章裡充斥著對全景映象季未經查證的謬誤,不曉得他是否有誠意告訴我們他的資料來源是什麼,是否經過查證、調查,還是就根據一些不確實的報導、謠言然後就怒氣沖沖地覆誦?說得直接點,我覺得這一波批評,就像是把自己喜歡的貞操帶,強制要「全景」的人戴上一樣。一些高標準的道德要求,應該是拿來要求自己,而不是拿來要求別人。我們怎麼能拿吳乙峰沒有自我標榜的原則來要求吳乙峰?羅興階拍了很多不錯的勞工紀錄片,也很可能堅守了自己諸多嚴苛的倫理要求,但,羅興階是羅興階,全景是全景。
我只能說,即使是「全景」這樣最健全的紀錄片團隊,他們的工作人員,還是在很不健康的工作環境下長期勉強支持著。紀錄片工作者實在沒有必要這樣急於互相批判,怎麼協助如「無米樂」的工作者解決後端的行銷問題,才是更重要的問題。
老實講,我先前看了小黛的文再去看無米樂,又想到小時後在鄉下玩樂的回憶,看完時是無法寫出任何文章的,所以我跟小黛講:妳寫的很棒,哪裡棒?我說不出來!
昨晚直到導演講了第一句話,我頓時好像屁股被踢了一腳似的醒來,我只能說,這是我們共同回憶的紀錄片,當我們努力往前進的時候,往往不知道我們失去了什麼。
我,寫不出什麼,只能跟大家講,我昨晚沒睡好......
需要沉澱。
Posted by: 水瓶子 | May 03, 2005 at 09:33 AM
我昨晚也沒睡好。
夢中一直出現大學時代在實驗室時,跟學長們去跑土壤調查或田野調查看到的景像,一幕一幕又一幕的從眼前快速飛過....
吼....感受太多,要寫寫不出來啦....
Posted by: Alice | May 03, 2005 at 01:06 PM
咦?那是我前一晚太累啦?一倒下就呼呼大睡 ;-P
很感謝導演邀請。昨晚回家車上我跟凱洛說,上次看「梅子的滋味」後,因為工作太忙沒有交作業,一直覺得對笑笑導演很愧疚,因為我很喜歡那部片...
這次一定要挪出時間來好好寫,別讓好的片子成為另一個遺憾了*握拳*
Posted by: 工頭 | May 03, 2005 at 01:24 PM
我是和老友keven一起去的,我們看完之後因為他有事必須先離開,只好匆匆的載他回家,沿途中我們倆聊到了無米樂這片子,我們倆並沒有產生感動耶......
我們倆人的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長輩都像片中的主角,更認命、更歹命、更珍惜每一顆米的人都不輸他們~~
幾個阿伯的生活和土地的互動我們也感同身受,我的父執輩都是這樣過來的,哪一個不愛惜稻米和那一畝畝的土地呢?辛苦在那一代的人是平淡無奇再不過的,我同學中就有父親40幾歲就因為誤用農藥而往生,穀賤傷農誰人不知呢?
其實2小時看下來我的感覺是像看同村一個阿伯的故事而已,感不感動不想討論,我想要說的是主題也許因為我本來就來自農村而沒有太矯情的感動,但是,我深深的能體會導演和工作人員的辛苦,一種關懷本土生命力的堅持,相對於我這種白癡過日子、天天不知為何而活的人,他們是很值得拍拍手的。
無米樂的子標題應該下一個:無米樂、無米了.....
當無力回天、什麼都沒有了,不就是一種快樂嗎?不需要多抗議也不要多說,沒了就是沒了~~
Posted by: 我是馬蹄 | May 04, 2005 at 01:20 AM
馬蹄,看片後,我跟你的感覺是一樣的,很可惜你沒有留下來聽聽導演的製作過程,那會有不同的看法與感受。
Posted by: 水瓶子 | May 04, 2005 at 10:12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