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樂多聲援南亞海嘯救援行動時,凱洛做了一個小動作:用現成的軟體,壓了一個讓各個 blog 可以放在 sidebar 的小標籤。在整個行動中,大概沒有人會去留意、稱許這樣的動作,因為太簡單、太習以為常了。可是,我覺得這是一個關鍵動作。
這個標籤算很好看,配色、大小都很適當。放在 sidebar 會讓人注意,但又不會太搶眼、太佔空間以致於網站主人不想放上 sidebar 。有這個標籤,放在各網站聯播,樂多的網路串連才能夠順利推展。
這順手的小動作,可能連凱洛都不曾覺得有什麼值得一提。一切都是軟體執行,凱洛不過輸入幾個字,放上 blog 。但,以我的經驗,我可以大膽的說,這個動作,別說是農村裡的社區產業組織作不出來,台北市大部分的人民團體都做不出來。很多團體在做這類事情時,恐怕得花上許多功夫,卻完全沒有效果。凱洛卻只要一分鐘就做出來了。
這就是重要的 know-how 。
凱洛在做這樣的動作時,她同時也貢獻出她的社會資本,加速了串連的進行。我在花蓮看到凱洛的動作後,發現這會是本週最熱的議題,於是寫封信給智邦生活館編輯,請他將樂多的活動製作週報頭題。當週,智邦生活館週報製造了 8000 個 click-through(通常客戶買好幾萬元廣告還很難買到 8000 個 click-through),估計至少導引 15000 人到樂多網站。
前一陣子關於 blogger 與公民新聞等等的討論,我怎麼看都是悲觀的。網路上的討論並沒有錯,如果要以「公民記者」、「公民新聞」、OhMyNews、IMC的角度來看台灣的 blogger ,短期內我同樣也看不出什麼希望,長期來看說不定更悲觀。一度我也以較為負面的角度來插話,說要有深刻的報導才會有用。
但我現在醒悟,台灣社會就是如此,我們也不用空想韓國、美國實踐出來的前例,也不必用國外成功的例子來否定台灣。說不定,正是因為我們一直凝視著國外的例子,反而讓適合台灣民情的模式一直發展不出來。
跳脫新聞、報導的模式來看,其實,blog 可以是一種社會資本的累積,這社會資本常會有機會導引到公益、良善的方向,而且可能帶來比新聞、報導更大的效果。而「一直寫一直寫」的效益不見得在於文章本身帶來多少影響,反而在於讓社會資本的串連間有更清楚的方向。
Blogger 所擁有的、能創造的,可能是大於自己的想像。而 blogger 的付出,也不難有正面的回報。好比,如果有人參與了達觀部落廚房網路社群的建置,他同時也可能因此擴大了自己的社會資本:好比說,去參加達觀部落辦的親子營隊,又認識了其他 blogger 。好比說,介紹溪底遙的柳丁,收到滿意消費者的謝函。網路給這社會帶來的最大變化,莫過於社會資本的產生與流轉遠超過以往的想像。從凱洛的小動作,我看到許多想像空間。
ROACH:
感謝呀!!我不敢居功,樂多的area43才是背後推動事件的首腦(笑)。
Button Maker相信很多人都會使用,而比起經過繪圖軟體設計的LOGO,從BLOG的經驗中我在當時判斷使用這種"貼紙"應該比較適宜作為串聯的工具,想要引起blogger投入一項活動,最好還是使用"他們"慣用與偏好的方式。(PS此貼紙的意義我也曾寫在該文章中http://carol.bluecircus.net/archives/004039.html)
同樣的事件在很多blog之間其實不斷發生著。
之前與許多為"大老"們閒聊提及,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手中握有的工具如何使用,甚至不知道工具的存在,就像玩遊戲不知玩法或秘笈,我想如果能讓許多blog新手看到、理解並開始懂得應用這麼多讓人眼花撩亂的工具或軟體,則許多美好經驗可以不斷延續,所謂的'力量'或許會更為鞏固。
累了,再聊~
Posted by: 凱洛 | February 20, 2005 at 11:36 PM
上篇文章的連結多了一個括號,以下是正確的網址
http://carol.bluecircus.net/archives/004039.html
Posted by: 工頭 | February 21, 2005 at 09:10 AM
"這順手的小動作,可能連凱洛都不曾覺得有什麼值得一提。一切都是軟體執行,凱洛不過輸入幾個字,放上 blog 。但,以我的經驗,我可以大膽的說,這個動作,別說是農村裡的社區產業組織作不出來,台北市大部分的人民團體都做不出來。很多團體在做這類事情時,恐怕得花上許多功夫,卻完全沒有效果。"
每個人經常會忽略了自己習以為常的力量,Blog卻可以將這種力量串聯在一起,我想這就是Blog的力量吧!
喜歡你的文章與觀點!
Posted by: Andy | February 21, 2005 at 11:21 AM
很多工具都有著另外的價值等著讓人發現,這篇文章的確點醒了我一些在思考的東西^^
Posted by: iang | February 21, 2005 at 12:38 PM
其實連結 icon 或是圖檔可以做很多的統計,統計多少個 blog 已經含入這個連結,統計多少人已經付出了關懷,但是這些反而不是重要的,我們經常只是想要做多少?而忘記了這個"啟動"的動作。
日本人在部落格最多人使用的"小時鐘","留言板"其實在技術上不難,但是就是很實用,這種類似元件的模式也很容易打入個人部落格,我也一直在找這些實用的元件。
有時候在sidebar 的東西多了反而不實用,"啟動"要恰到好處還真的不簡單。
Posted by: 水瓶子 | February 21, 2005 at 04:48 PM
寫的真的很好。也很謝謝凱洛。有時候,我們小小的一個動作,可能影響是無遠弗屆的~
Posted by: DearJohn | February 23, 2005 at 12:4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