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的碩士論文中的一段,正好可以拿來做為樂生療養院反遷建運動的一段註腳。看到出席名單有夏鑄九,哇,我這些東西像是班門弄斧,這應該是城鄉所的專長哩,我只是借用來分析玉里長期收容精神病患的狀況罷了。
玉里的精神病人,大概都要一輩子住在療養院裡了。可是,他們大部分都會告訴我,他們住在玉里,比以前長期住在西部健保慢性病房快樂多了。因為,玉里的復健園區裡,空間寬闊,可以踏到土地,可以曬到太陽,有庭院,有充滿人際交會的花圃和走廊。西部的健保病房,大多是高樓層的水泥樓房,密閉式的建築,在裡面一住三五年,很不健康。
不自然的生活環境,對人們心靈健康的傷害,在許多學者的研究裡早已說明。對於生活範圍受到限制的慢性病患來說,公寓式的建築物更是遠遠不如開放式、庭院式的生活環境。在安排樂生居民的生活環境時,我們應深思「自由」的意義是什麼。
在段義孚(Ti-Fu Tuan)知名的著作「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中,闡述了空間(space)、場所(place)與自由(freedom)的關係。他認為,場所提供安全,空間則代表自由。寬敞的空間會帶來自由的感覺,代表擁有某些權力,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而自由的體現,則來自於空間中的移動。人們在移動的過程之中,可以直接感受到空間以及空間的屬性。一個身體無法自由移動的人,很難掌握抽象空間的原始概念。因為這些概念,得要藉著體驗「移動」而完成,也就是藉著移動,直接體驗空間的概念。「移動」以及「有目的的自我」(purposive self),構成了空間的基本架構。
在精神健康與建築的互動關係上,其他學者提出他們的觀點。Fanning認為:「人們離地而居越高,患精神病的可能性就越大。」Cappon則認為:「人身居高樓就離開了地面,離開了自然的日常社會生活,而這種生活情景在人行道上、街道上、花園裡和走廊裡卻比比皆是。有一切理由認為,在高層公寓居住這一點對精神保健和社會保健都具有不良影響。」Alexander則說:「很少有什麼事情像陽光射進房間那樣對房間裡的人的心情產生那麼大的影響。」「人們受制於大地,根植於大地,因而跟大地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十分明顯,我們的生活是否過得滿意,取決於我們根植於大地的程度和我們對世事瞭解的程度。」
原來癩病研究醫學實驗這樣進行!!!!
21號起樂生院龍德堂堂主要舉辦癩病患者適不適合高籠居住人體實驗,以前人體實驗都是強迫的,這次聽說願意參與實體人體實驗的人搬進後每人發給四萬,此外願意三人一間還送冰箱洗衣機死也甘願!可憐是龍德堂堂主沒有告訴他們進德籠來!出不德籠去!
預知詳情!請看官21日起直接進駐樂生!來看原來癩病研究醫學實驗這樣進行!!!!
Posted by: 原來癩病研究醫學實驗這樣進行!!!! | July 17, 2005 at 09:32 PM